•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安徽高校

精彩一线马克思主义学院让思政课堂“实”起来“活”起来

时间:2017年06月01日 信息来源:马鞍山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推动思政课创新摆在凸起位置,通过筑牢第一课堂、创新第二课堂、探索网络课堂,赓续深化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建构以门生为中间的教学模式,把思政课课堂建设成为黉舍的良好课堂。

1+2>3,课堂新媒体一个不少

先生在教改上“动头脑”,门生才能“进头脑”。这些年,学院探索了争吵式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等多种方法改革思政课。尤其是“以题目为导向的对话式教学模式”,在一问一答的思想交锋与碰撞中,同窗们由被动学习转为自动参与,这种创新教学法让思政课活跃起来,解决了思政课教学中“理论抽象”、“道理深奥”的难题,提拔了门生学习思政课的爱好。中国近当代史纲要教研室的方勇先生率先实施了翻转课堂,把门生分成若干主题小组,门生依托每一节课的不同内容,将小组主题作为切入点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并在课堂上分享,将课堂的话语权交给门生,创新了以题目为导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模式。

在抓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学院以第二课堂为抓手,创新实践育人体例,先后与安徽省博物院、凤阳小岗村、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南京博物院等十多个单位合作,为门生搭建起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党员廉洁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感恩教育实践基地等五个专题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点面结合”的实践教学。“点”就是充分行使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每学期组织门生到基地参观学习;“面”就是全员覆盖,筹建“体验式实践教学中间”,通过浮雕、图片、影像资料等教育资源的展示和播放,帮助门生将感性熟悉升华到理性认知,并借助实践体验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内化于心,知、情、行三个维度相互配合、层层递进,夯实了门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举动认同,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为了让门生眼中原先枯燥乏味的课程穿上新外套,学院鼓励先生们使用新媒体,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情势拓展网络教育,指导门生运用网络,推动思政理论学习向生活化、寻常化、大众化发展。先生上课前,先在所带班级的微信群中推送下堂课讲述内容相干的文章,以此作为重点解析及讨论材料,服务课堂,进步课堂活跃度。学院还自动顺应“互联网+”潮流,积极组织主干教师精心录制“微课”,有针对性地解答现代青年大门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题目。

“课上+课下”“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教育教学情势,使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筑实效、增活力。

“三位一体”打牢思政课堂支持点

“以一流的科研带动一流的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科研进行了教学科研、理论科研、宣传科研和举措科研的分类探索,深入研究学科发展中带有基础性、导向性和战略性的紧张题目、研究马克思主义在现代发展中的庞大题目、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庞大题目、研究门生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题目,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用科学理论说服门生、教育门生。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导,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为主线,研究学科发展中带有基础性、导向性和战略性的紧张题目,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和特点,自发把学科研究方向凝聚到服务思政课教学上来。构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和谐促进机制。

该院还看重进步科研、学科对思政理论课的“支持”和“引领”作用,坚持学术研究、理论探究和政策咨询相结合,着力深化庞大理论、实际、实践经验总结的研究,做到庞大理论题目上不失语,关键理论范畴上不模糊,熟悉误区上发正声。面对各类社会思潮,敢于发声、精确发声,抢占理论传播的“最先一公里”。

“三个服务”立足下层抓宣讲

服务社会、开展理论宣讲,是近年来学院的创新之举。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上风,在开展理论宣讲服务方面卓有成效,一批服务党员群众的“下层之星”脱颖而出。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敏教授、明成满教授、阮超群教授、夏庆波博士、方勇博士、周仁准博士、许屹山博士等人被聘为安徽省省委讲师团、马鞍山市市委讲师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团成员,多次为马鞍山市各机关向导干部、高校师生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的紧张思想与实践。

学院还自发做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以及服务于党和国家必要的同一。一方面将社会服务作为教学科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详细实践和国家战略相结合的桥梁纽带和实践载体,另一方面坚持以题目为导向,增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研究基地建设,安徽省大门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中间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以“安徽大门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间”新型智库建设为依托,着眼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广泛研究,增强与当局和其他科研机构的沟通协作,强化咨政育人、咨询决策服务,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当局和相干部门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同时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社会热点难点题目,着力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力度、广度与深度,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撰稿:高敏 责编:汪盛颜 审核:陈选华 邹珏)

上一篇:图文中华卓异工程师走进安徽工业大学
下一篇::没有了
(作者:佚名 编辑:安徽工业大学)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