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安徽高校

五一特辑“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劳动者的赞歌”系列报道之四

时间:2016年06月16日 信息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编者按:办学40余年来,广大教职员工大力践行“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淮师大精神,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共同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劳动者,谱写了劳动者光荣,劳动者神圣的赞歌。为宣传劳动者的先进事迹,彰显弘扬淮师大精神,与全校教职员工一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校党委宣传部、工会联合推出五一特辑“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劳动者的赞歌”主题宣传活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推荐或我们发现的人选未必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都朴实无华、真实有力、踏实留痕、扎实见义。他们像一块块敦实的奠基石,支撑学校事业发展大厦;他们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粒,装点学校事业发展画卷。他们在党务行政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的优异表现可圈可点、可敬可学,让我们随着报道的徐徐展开,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心灵、他们的感悟、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领略劳动者的幸福快乐,时时处处可见的正能量扑面而来温暖人心!


王妮娜:教师不仅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生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要在学业上给学生们解疑答惑,更要给学生带来学业之外的启迪。管理学院的王妮娜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勤于坚守的人。
    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
    “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王妮娜在硕士毕业后立刻投入到高校教学中,这与她的家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她出身于教师世家,外公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还自主创办了一所学校,母亲与舅舅也都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家庭观念一直影响着王妮娜,使她将自己的热情灌注到莘莘学子身上。
    “作为教师,你要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首先得有一缸水,甚至是一条河,一条奔腾不断的大河。”为了丰富自己的这条“河”,王妮娜博览群书,对各类知识都略有涉猎,像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这样的理工类书籍王妮娜也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谈起教师这一职业,王妮娜有着自己的心得:“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把枯燥的知识点能够讲得深入浅出,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理解,我有时候备课到凌晨三点多,并且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除此之外,课堂上她讲课的案例很多就来自于新闻、杂志、电影。采访中王妮娜说到:“教学其实就源自于生活,生活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我课堂教学的源头。”
    一个老师要能够上好课,也要能具备“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本领。“上得了厅堂”是指一个老师的学识修养,而学识修养是靠长期修炼而成的,科学研究是基础。为了能随时随地把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带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王妮娜一直不忘科研工作。近年来她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煤炭行业软课题研究项目1项、淮北师范大学青年科研项目1项,发表教研、科研论文3篇。
    除了科研上的成绩,近年来她还先后获得第四届安徽省高校教师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淮北师范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特等奖、淮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三等奖......这些奖项是对她努力工作的肯定,同时,这些奖项也成为鼓励她继续前进的动力。在王妮娜心中,同学们对她工作的认可是最令她欣慰的事。2014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陈宇说:“王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引经据典,并且还结合很多新鲜的事例。寓教于乐,上她的课真的很开心也能学到知识,很感谢能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王老师这样认真负责的老师。”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
    王妮娜初到淮师大任教的那年,学校的管理学院刚刚从原“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分离出来,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因此王妮娜除了担任教学职务之外,还担任了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辅导员的职务。
    “这两个班的学生教给了我很多,也很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他们就把我当成大姐姐一样。”在谈到这两个班的同学时,她这样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同学属于安静沉稳型的,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同学属于活泼可爱型的。虽然两个班的同学总体性格有差异,但是我和他们都很谈得来。很高兴我的学生相信我,平时也喜欢找我谈心,我也会给他们一些建议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王妮娜不仅针对班级同学进行学习上的指导,也为同学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难题。有在校园活动中遇到问题找她咨询的同学;有在毕业选择上找她指导的同学;甚至还有失恋找她倾诉的同学。王妮娜担任辅导员的第二个年头,她所带的班级有位女同学母亲不幸去世,这位同学是一名特别内向的人,平常不爱与人交流,王妮娜就私下找她谈心,帮她走出情感的困难期。她听这位同学说,冬至的时候,她妈妈都会给她包饺子吃。于是,这一年的冬至,王妮娜拿着自己的饭盒跑遍了学校所有的窗口,想去给这位同学买一碗饺子。虽然最后只买到了馄钝,但是她还是端到了这个同学的宿舍看着她吃完,陪她度过了第一个没有妈妈的冬至。
    如如今,她带的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201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同学也已经毕业踏入社会了,很多同学对她感到深深的不舍与眷恋。“我们希望她多多爱惜下自己,不要那么辛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王妮娜是一个爱家庭的人,大学毕业后原本想到大城市打拼的她,在亲身经历过汶川大地震之后更加感受到家人的重要,于是选择了离家近的地方工作,以便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工作之外,她是一个乐于享受生活的人。她热爱音乐,用她的话就是一天不听音乐就不舒服。她喜欢看书,经管、地理、物理等各种书籍都有所涉及。她喜欢旅游,有一颗说走就走的心。她兴趣广泛,品茶、手工、阅读,她总是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王妮娜说,自己一直将研究生导师送给她的一句话放在心中:“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她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能脚踏实地地做事,也要仰望星空怀有梦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于雷:引导创新的“程序员”

    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宁静了一夜的教学楼恢复了喧闹。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老师于雷和往日一样,带领他的团队早早进入了实验室,开始了与各种程序编码打交道的一天。
    齐家治学  笃力坚定
    “我老家在淮北,所以工作单位也就定在淮北了。”于雷很朴实地说。因为家中有父母需要照顾,他读完硕士之后,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淮北。从2009年就职于淮北师范大学后,十七年的光阴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他,成了家也有了孩子,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也更加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每一次机会。
    于雷目前担任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副主任一职,谈到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时,于雷表示自己很幸福,白天,他在教学楼和办公室之间穿梭,与创新实验室里渴求知识的孩子们交流着自己的经验;回家后,妻子温柔的问候和孩子甜美的微笑让他觉得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安稳,很满足。
    家是一个人的支柱,因为背后有家庭,他后背才会更加敦实;因为背后有家庭,做起事来才会有底气和动力;因为背后有家庭,才会更加安心的从事所热爱的工作。家庭幸福使得于雷在工作岗位中越站越稳,根基越扎越深,能力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除了正常教课之外,他从2011年开始负责学院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此后便致力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他曾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二等奖、全国三等奖以及若干省级奖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得省一等奖、三等奖;他指导的学生在2016年全国机器人大赛安徽省赛中获得三等奖。
    于雷说,他接管创新实验室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得心应手。最初由于他对实验室不了解,心里没有底气,头几年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他从未气馁,每一次失败后他都会认真总结经验,加上自己本身的专业与之相近这个优势,于雷在学习中慢慢摸索、自我调节,终于有了今天的成果。
    勤学苦钻  砥砺同行
    在在于雷的办公室里,记者看见桌子上有一个微微发皱的苹果。他有些尴尬地搓搓手说:“这苹果放了好几天了,一直没时间吃。”每次临近比赛的那段时间,于雷都会在创新实验室和学生一起,加班加点地为程序编码、修改编程和检查算法,经常忙到凌晨才回家,第二天一早又匆匆地赶到学校继续校验。
    “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作品的同时,从中汲取经验,不仅学生会成长,我的思维也会有所突破。”说到自己的学生时,于雷脸上流露出掩不住的自豪。于雷说,电子设计竞赛需要对学生进行培训,而每次竞赛时间多在暑假,虽然酷暑难当,但每当看到学生一遍遍地检查算法、一次次地输入编程、一点点地调试机器时坚毅、集中的神情,和获知自己作品成功时喜悦的笑脸时,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也正应了他的那句格言:认真走自己的路,顺便扶起路边的人。
    “亲和、真诚、稳重、耐心。”这是2015级计师韩金明辉对于雷老师的评价。和善是他的标签,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实验室,于雷都极少发火,耐心地为学生解疑排难;真诚是他的态度,不论是学生还是同事,他都诚恳相待,同时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稳重是他的性格,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耐心是他的旗帜,无论是家人还是学生,他所给予的包容和关照就是最好的证明。“于雷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给我们很多技术上的知识。特别是在比赛的时候,他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韩金明辉如是说道。
    于雷不仅是在学生中广受好评,同事对他也是赞誉不绝,都认为他平时比较低调,待人谦和,专业上不断认真学习,注意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教学上认真细致,对待学生如春风化雨。于雷还经常和学生在一起交流,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自己探寻新的思维,往往会得到不少启发。“比赛看的不是结果,是过程,能在比赛中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就是最大的奖励和动力,他们的干劲是让我最感动的一点。”于雷认真地说道。
    于雷这一天的工作随着夕阳余晖的退散结束了。从办公室走出来,他踏着夕阳的余晖向前走去,前方是温暖的家,身后是他深爱并为之努力的事业。

陈琪:幼儿教育舞台上的梦想家

    初见陈琪,她正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练习着六一儿童节的舞蹈。虽然舞蹈并不复杂,可年少的孩子们身体协调能力差,动作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形。看着她在一旁耐心的指导着,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帮每个孩子矫正不规范的动作和姿势,顾不得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到每个孩子都能够摆出像模像样的舞姿。
    陈琪,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一位资深幼儿教师。已经从事幼儿教育事业33年的她,有着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在同事的眼中,陈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一位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因为在教学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陈琪曾获得学校和后勤集团多项荣誉:2005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8年度被评为“优秀女教工”;2010年和2013年度,她又先后获得“校优秀工作者”和“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在教坛默默耕耘多年的她,在幼儿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
    爱是幼儿教育的最大秘诀
    对于幼儿教育这个职业的特殊性,陈琪有着很深的体会:“比起那些中、高等学校的教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更像是保姆。我们在传授一些简单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负责他们的生活。孩子们年龄小,还不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父母将孩子送来学校,我们就必须得照顾好他们,才能让孩子的家长放心。”为了能够照顾好孩子们,陈琪制定了精密详细的作息时间,并严格按照时间表来安排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被送来幼儿园的孩子们大都年龄较小,对外界温度的感知能力差,不会根据温度变化增减衣服,而自身抵抗力又差,特别容易因此而生病。在多年的工作中,陈琪形成了一种类似的“本能反应”,只要到了季节交替之际,气温起伏变大,她就一定会按时检查孩子们是否相应的增减衣服,以防孩子们出现疾病。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没有对孩子的爱,就不会有对孩子们的耐心,也就做不好这份工作。”这是陈琪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来总结出的最大秘诀。同时她也做到了,在多年的工作中她从未对孩子们发过火,即使孩子们过于吵闹,她仍会心平气和的坐下,带着笑脸对着他们唱儿歌:“小腿坐凳上,小手放腿上,身体靠椅上......”这时调皮的孩子们便会和她一起唱,然后安静地在座位上坐好。
    因材施教,身体力行
    因为对孩子充满了爱心,所以在幼儿教育的工作中,她倾注了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希望培育好每一个孩子。在谈到对孩子的教育时,陈琪主张应因材施教。她认为相对于已经接受初、高中教育的孩子而言,因材施教对幼儿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性格爱好已经基本形成,此时再想矫正,只会事倍功半。而幼儿正处于性格的形成阶段,只要予以辅正,性格上的缺陷很容易就能被弥补。”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陈琪就是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孩子的。对于那些过于内向、胆小的孩子,陈琪会鼓励他们主动上台去为同学表演节目,并在表演结束后,及时给予表扬,以此来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而针对孩子性格中的其他缺陷,陈琪也会对症下药。在她班中,原本有两个女孩关系十分亲密,但其中一个女孩过于依赖对方,只要对方不在自己身边,就会不停地哭喊吵闹。注意到这个细节的陈琪,就特意安排她们座位分开,以此保持她们之间的距离。这样,原先黏人的小女孩就不得不去结交新朋友,而在获得新朋友的同时,也消除了之前对朋友过于依赖的心理。
    教导有方,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要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习惯和品质,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每次学校组织活动需要排演节目时,陈琪都会为每个孩子安排一个单独的节目,好让他们在独自表演中得到锻炼。“只有当孩子们独自一人在台上,所有的外界压力都需要他们自己去承担时,他们的承受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在以后的活动中才不至于怯场。”而在日常的游戏中,她则会更多的安排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类的游戏,增强孩子们与伙伴间的沟通能力,让他们建立起团队意识,学会相互帮助。
    幼儿教育是需要家长同老师一起完成的,陈琪也特别注意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在她看来,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们会在无意中模仿家长的行为,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为,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家长告诉孩子要讲礼貌,可自己却满口污言,孩子怎么会不受影响?”为此,陈琪决定定期举行一个名为“家园共育”的活动,与家长们一起交流教育心得,及时将孩子们在学校期间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并为他们提供教育孩子的具体措施。“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完全了解,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孩子性格上存在缺陷,也有可能是他们知道缺陷存在却不清楚如何弥补。这种情况下,我就需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尽力为他们指点迷津,答疑解惑。”
    虽然已经从事教育工作33年,但陈琪对幼教事业的热情却有增无减,在孩子们身上默默付出多年的她快乐而满足。“年轻时候思想挺杂,考虑的事很多,但现在随着年龄增大,我对这些孩子们的爱也越来越深。我爱他们,我会因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也会因为他们的日益成长而欣慰,这也是我工作热情的最大动力。”陈琪笑着说道。
    花儿开放需要一定的时间,孩子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陈琪,一个幼儿教育的小舞台上的大梦想家,她用自己33年的光阴去浇灌每一种植物,去培养每一个孩子,使得他们都能够开出独特、芬芳的花朵。

                 (文:许贺 王兰草 郑广垠 许振宁/图:黄尚志 王康康/审核:王向阳 陶元春  赵卫东 胡少锋 李淮江 )

 

上一篇:学校召开期中教学检查暨教学督导反馈会
下一篇:校长陈士夫到滨湖校区调研
(作者:佚名 编辑:淮北师范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