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安徽高校

“巢院学子在基层” 暑期特别报道十年相守,大学生村官夫妻谱写乡村爱情

时间:2016年08月01日 信息来源:巢湖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编者按: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的焦点,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结构性失业,如亟需高学历人才的广大农村地区往往成为毕业生就业选择中“被遗忘的角落”。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大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基层公益性岗位”、“特岗教师”、“西部计划”在内的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巢湖学院也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意识。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初次就业率达到90%,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为进一步了解我校毕业生在基层的工作现状,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以便于学校根据反馈意见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巢湖学院党委宣传部组建了“巢院学子在基层”报道团,奔赴省内各地基层采访近几年毕业的学生及其用人单位相关领导。我们从采访中整理报道了其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毕业生的事迹,用他们的鲜活事例来引导和鼓舞在校大学生进一步开阔就业视野,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

      十年相守,大学生村官夫妻谱写乡村爱情

        董彬,男,巢湖学院2010届毕业生,2011年经全省组织部选聘,成为大学生村官, 8月任职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低岭村党总支书记助理。2014年9月,经贵池区村两委选举担任低岭村党总支书记。现任墩上街道水产站站长。
         陈玲,女,巢湖学院2010届毕业生, 2012年通过安徽省大学生村官的公开招考,8月任职池州市贵池区江口街道三范村任党总支书记助理。目前就职于贵池区墩上街道办事处。
         董彬和陈玲均于2006年考入巢湖学院,在学校相识相知相恋。毕业后两人满怀着激情和对基层工作的憧憬,先后来到安徽省池州市任大学生村官。董彬和陈玲一直坚持基层实践,并积极投身到村级事务中,心中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信念,在调整磨合中不断地适应着农村工作。如今他们的爱情在池州开花结果,2014年两人领取了结婚证,次年11月女儿诞生。2006-2016,漫漫十年,他们相互勉励,共同进步,奏响浪漫的人生奋斗新乐章。

 

 “我不后悔,因为我相信你”

        董彬和陈玲是巢湖学院同年入学的校友,之前互不相识。大学期间董彬主修的是教育科技学,而陈玲主修的是化学。他们一个在教育系,一个在化学系。这两位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年轻人又是如何在巢湖学院邂逅的呢?“大一下学期快要放暑假的时候,那天我正好路过一食堂,看到大榕树底下的宣传栏有更新的内容便停下来看看。董彬当时也在那儿看宣传栏,恰巧站在我旁边的位置,我俩还就宣传栏上的内容聊了几句。没一会儿,我就和我朋友走了。”说到这儿,陈玲突然顿了一下,一抹羞红爬上了她的脸颊,“然后呀,我就发现他从后面跟了过来……”慢慢地两个兴趣相投的年轻人就走在了一起。
        转眼间2010年毕业季,两人开始为就业奔波。董彬是池州市马牙镇人。在企业工作一年后,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网上看到安徽省大学生村官公开招考的信息,突然觉得有一种责任和力量促使他到基层去锻炼。于是他回家乡准备报考村官,而陈玲此时正在合肥的一家公司上班。2011年8月,董彬怀揣梦想走马上任墩上街道低岭村党总支书记助理。低岭村是一个典型的偏远丘陵山区村,全村辖16个村民组526户1870人,面积10.27平方公里,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00元。在困难面前,董彬没有退缩,而是很快适应角色转变,迅速投入到农村工作中。他走村串户,跑遍全村 16个村民组,在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同村两委研究制定了低岭村发展目标和规划,完善了村两委包片责任制、工作分工、财务管理等制度,以制度促工作落实,增强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了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最初的日子,如愿考上村官的董彬多向陈玲讲述自己在村里的进步与农村新景象,陈玲则倾诉在外工作的孤独与迷茫。交流中,陈玲开始对农村产生向往。在董彬的鼓励下,陈玲毅然参加了2012年安徽省大学生村官考试。“我俩一直为这段经历和选择感动。有时我也会问她,为什么就同意报考村官,有后悔过吗。她就说,我不后悔,因为我相信你。”董彬说起来一脸幸福。

 “我们不在一起,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努力”

        2012年8月,陈玲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可惜的是,两个年轻人却没能立刻结束异地的处境,陈玲被分配到与低岭村相距20多公里的江口街道三范村。分隔两地,董彬和陈玲多是用电话联系。“一开始我总担心干不好工作,” 从未想过当村官的她坦白道,“董彬就会打电话过来鼓励和帮助我,告诉我村里的工作主要涉及哪些方面,让我协助好村两委做好村里的日常工作,对待村民一定要热心。” 作为三范村党总支书记助理,陈玲主要负责协助村两委工作,如文字材料撰写、软件资料归档等。“村里的工作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农业粮食补贴、医疗保险等,这要求我们工作时必须细致耐心。” 陈玲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并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准确无误完成数据的电脑录入工作,有时一份数据她要反复核对两三遍。
         在工作单位,陈玲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而在低岭村,丈夫董彬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2014年经贵池区村两委换届选举,董彬当选为低岭村党委组织书记。全区仅有两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委组织书记,董彬便是其中之一。董彬每天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群众家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一提起他当地的老百姓无不夸口称赞。2013年大旱,低岭村原有抗旱设备无法满足粮食种植需要,为解决这一难题,董彬和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11万元扶持资金,在九华河旁新建一座抗旱泵站,建成后可灌溉农田800余亩,解决了村民农业生产雨天涝、晴天旱的难题,全村年增收200余万元。
         董彬曾说过,“我深深地热爱低岭这片热土和全村的老百姓。我只想加倍努力工作,多为低岭群众办实事。”他言出必行,为改善低岭村地势落差造成的部分村名组自来水无法供应的情况,董彬经过多方协调在村中修建了一座增压泵房,全面解决了全村群众用水困难的问题;为方便村民的出行,董彬和村两委一班人投资修建了一条从低岭村到青阳五溪村两公里长的沙石路,全程只要20分钟,解决了两村交通不便的困难,群众称这条路是“连心路”,连着干部和群众的心;为加快摆脱贫困村的帽子,董彬还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村里山场林地发展油茶种植。2014年11月,池州日报社刊登了一篇以《一心为民办实事》为标题的文章,该文记录的就是董彬在低岭村任职期间的先进事迹。

 

池州日报刊文报道董彬事迹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当遇到不如意的地方,董彬和陈玲总是第一个想到对方,他们通过电话相互鼓励,积极勇敢地去面对。“我们不在一起,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努力。” 他们说。

“遇到不顺心的事,看着她们就都释然了”

        大学生村官聘期任满后,董彬和陈玲由于工作表现优异先后转到墩上街道办事处工作,董彬现任墩上街道水产站站长。为全面推进池州市美丽乡村建设,2016年墩上街道办事处被纳入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由贵池区自主组织实施。董彬介绍道,我们围绕“两治理一加强”,即治脏、治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环境景观综合整治,保持乡镇特色风貌。整治建设过程中,积极构建全域化环境长效巡查机制,在整治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全面排查,防止整改脱节,杜绝反弹。“一开始,许多村民还是习惯把垃圾扫出家门了事,有的则把水泥块、猪粪等垃圾也倒进桶里。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了,村民们还主动把放不下的垃圾装进塑料袋,搁在垃圾桶旁边。”董彬欣慰地说。

 

防汛期间,董彬(图左一)同村民一起搭建调试排灌水泵

         2014年10月29日,董彬和陈玲领证结婚,长达8年的爱情长跑终于修成正果。2015年11月4日,女儿木木出生。女儿的诞生为小家带来新气象,也让董彬夫妻俩的心里多了一份牵挂。提到女儿木木,夫妻俩的脸上都流露出幸福的光彩。翻看董彬的朋友圈,除了街道建设的情况就是妻子和女儿的合影,他常说, “再不顺心的事,看着她们就都释然了。”由于工作的原因,孩子平时由奶奶带。不能长时间陪在女儿身边,陈玲对此一直感到愧疚,“上班的地方离家远,中午休息也回不去,所以每天下班后我就赶紧回家带宝宝。” 董彬和陈玲从家到现在的工作单位乘公交车得一个半小时的路程。
         相较于妻子陈玲,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董彬陪女儿的时间更少。“从6月底全村组织防汛开始,连续一个月吧我就休息了一天。”董彬接着说,“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很正常,像每年9、10月份的防火季节,我们常常都是连着几个礼拜不休息的。清明节、春节等一些节假日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身为村民的公仆,他们随时为民待命。
         董彬和陈玲商量,等汛期过后,街道的事情少点儿,他们想休假带木木回母校看看。不知道木木经过大榕树下的宣传栏时,会不会发现那年夏天爸爸妈妈的秘密?(文/通讯社 张庆云  图/徐超洲  审/陈小波)

上一篇:巢湖学院组队参加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安徽赛区初赛
下一篇:副校长黄志圣赴武警安徽总队二支队开展“八一”慰问活动
(作者:佚名 编辑:巢湖学院)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